足球直播-新质生产力好书荐读
足球在线直播2024-06-21

编者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准确把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有哪些关联?这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书单,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新质生产力》

本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上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实践上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途径。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和全球治理参与, 中国不仅能够在国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将以更加活跃和建设性的姿态,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

本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形成逻辑和具体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着力点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读者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益参考。本书还深入研究国际上典型国家和国内主要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 总结其先进经验, 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为中国加速形成和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借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经济前沿课: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既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如何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体系?如果您只对新质生产力有一些碎片化的了解,对以上的问题感到困惑,本书可以为您进行详细而丰富的介绍。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本书是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和实现路径”的研究成果。全书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形成机制、提出背景及重大意义,创新提出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深刻分析如何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及面临的机遇挑战等多方面内容,力图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梳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脉络,为广大读者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借鉴、参考。(人民日报出版社)

《新质生产力:如何看?怎么办?》

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案例,严谨而生动地回答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何看、怎么办的问题,向大众普及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动员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力量。作者以深邃的学理视角和精湛的分析手法,对生产力新质化现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剖析,为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书开篇便从历史视角追溯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深入剖析生产力新质化作为推动社会进步核心动力的历史逻辑。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意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显著特征,它们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效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书中强调了新质生产力“新”与“质”的双重特性。新质生产力不仅仅在形式、内容、结构上不断创新与发展,更在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书中进一步指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聚集、科技创新突破和产业改造发展。此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研究和探索,就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前沿课题展开论述。本书分为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新科技四个部分,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广泛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前沿领域,汇集最新理论和政策研究成果。

书中将新动能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推动力。新动能涵盖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将新模式作为组织形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成为新动能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这些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将新产业作为发展载体。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物质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领域,新产业是新动能和新模式作用下的产物。将新科技作为核心驱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为新动能、新模式和新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新动能激发了对新模式的需求,新模式的实施促进了新产业的发展,而新产业的壮大又依赖于新科技的支持和推动。这四个维度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图景。(江苏人民出版社)

《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是中国科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的主题出版物。本书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举办的“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活动中,遴选出反映科学家精神的42篇文章,汇编成册。

本书汇集了我国部分著名科学家有关科学家精神的自述、演讲、书信、报告等原创性文章。作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功勋”获得者、“时代楷模”获得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新中国主要学科奠基人、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等。

本书从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6个维度展现了科学家精神,对社会各界了解科学家事迹、思想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家国情怀、营造创新文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人民出版社)

《潮起: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

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到成为国际市场中的重要竞争者,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工业追赶历程。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步步试错,在迷雾中探索,逐步加深对工业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经历了从“以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艰难转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洞察,从微观的企业创新过程与宏观的政策变迁两个层面,描绘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崛起的历程,展示中国政府和企业披荆斩棘、永攀高峰的历史细节,令人动容。

着眼于中国企业及制度层面的战略转型,本书深入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和通信设备行业中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在历史上,正是这两个行业中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帮助中国开启了产业政策转型的社会大讨论,并最终促成中国产业政策范式向“自主创新”转型。

本书通过对吉利、奇瑞、比亚迪、华为、中兴和大唐电信等企业开展案例研究,揭示自主创新企业崛起的秘密,在于对自主技术研发的长期战略承诺、对一线工程师的组织动员和激励。本书将帮助那些对中国创新型企业崛起感兴趣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帮助他们探索中国现阶段创新转型需要完成哪些重要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科技史经典译丛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策划,推出了科技史经典译丛,包括《科学与知识的历史》《ENIAC在行动——现代计算机的创造与重塑》《威廉·西门子传》。

《科学与知识的历史》旨在阐明过去5个世纪科学发展的情况,既描述了科学知识的性质、做法、实践及相关理论,也尝试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层面叙述科学和知识的历史。

《ENIAC在行动——现代计算机的创造与重塑》介绍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编程技术、设计理念等。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是第一台可编程电子计算机。

《威廉·西门子传》是威廉·西门子的科学家传记,介绍了作为工程师的威廉·西免费足球直播门子在技术发明创造、企业管理方面的作为。

科技史经典译丛集纳国内外科技史研究结晶,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科技发展历程的窗口,为推动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译丛还将推出《欧洲中世纪技术史》《工程师伽利略》等科技史经典著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

从发展脉络上看,人工智能是一个较为传统的领域,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一个新兴事物,只不过前期没有引起社会如此大的关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诞生于1956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有近70年的历史,只不过这期间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不同时期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稍晚了一些,但也并没有晚太久,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在学术领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大量学者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要向哪里去。本书按照时间演进顺序,以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抓手,人事交融、以事寓理,以鲜活的笔法重现了我国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历程。作者团队深入采访了全国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个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重点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书有助于新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及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脉络,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认识。(人民邮电出版社)

《唤醒——从人类、后人类到超人》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升级迭代,ChatGPT、Sora等工具的涌现,人们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持有不同态度。本书作者认为,面对新生事物,轻易地说不,便有极大的可能成为落伍者。

基于这样的思考,作者结合未来学和现代科学理论,在书中对科技发展下能源、交通、通信、生产、商业、生活的未来形态进行了展望。全书以即将进入智能时代的现在为起点,分为智能时代、生化时代、星际时代三篇,通过描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未来世界可能会出现的图景。

智能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机器代替了人类的一般劳动,生化时代是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一般人类劳动,而星际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超人的诞生。作者所说的“超人”是人类与AI走向深度融合,加上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使得人类的身体、心理与精神活动的运行机制得到了系统性重塑与升级,完成了对自然人的全面超越,进而成为超级人类。

作者在书中划分的三个时代中,始终关注“人”的概念的变化,从人类、后人类到超人的视角去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也会带给读者更多自发的思考,从而去勇敢地、清醒地面对世界变化和科技发展。(新华出版社)

《含泪远去的海岛——碳中和的故事》

本书兼具时代性、专业性和文学性,以一种创新的模式开展低碳科普教育,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碳中和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低碳知识,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全民加入气候行动。

本书将碳中和这样一个高度专业性的问题,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哭泣的地球”到“碳中和的前世今生”,再到“碳中和我们在行动”,描绘碳中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碳中和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生动,贴近我们的生活,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丰富了碳中和的知识,了解了碳中和的前世今生、碳基能源与地球生命演进、碳中和平衡被打破带来的种种危害。

在全球气候危机面前,我们不能等待、不能犹豫,我们必须行动、必须合作。在书中,我们还看到实现碳中和的各种积极行动,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样板、绿氢微火火炬和绿氢能源的广泛运用、森林碳汇、绿电、碳金融助力碳中和等,这些碳中和的成功实践都向我们展示了实现碳中和不是咫尺天涯的想象,而是已经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的美丽图景。(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责任编辑:蒋文娟)-足球在线直播